数百亿次关注,数百万人次到访、数十亿元旅游收入……最后一批脱贫的榕江县,依靠“村超”实现逆袭。
融合创新是“村超”的流量密码:将多彩的民族文化嵌入草根足球,打造出富有魅力的特色文旅体验。
事实上,为了找到这串密码,榕江曾5次试错。“村超”出圈,不只是泼天富贵,更是厉兵秣马。
让群众成为“村超”的主角,当集聚的热爱被点燃,热爱就成了一股力量,赋予榕江特有的精气神。
今年5月,贵州黔东南榕江县一脚“踢”开流量阀门。至今,“村超”全网浏览量已超过480亿。
谁掌握了“村超”的流量密码?谁是“村超”背后的高人?在榕江,几乎人人认为,“村超”就是自己干出来的。这种集体参与的热情,甚至形成了彼此认同的义务。
年末,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11位“村超”深度参与者,从不同视角回看这届草根赛事。“村超”11人的故事,写满了一个山区民族县“对话”世界的从容。
“村超”金靴:从“卷粉王”到“球王”
“村超”全称榕江(三宝侗寨)和美乡村超级足球联赛。要论球星,在县城开卷粉铺的董永恒算一位。
这位忠诚村足球队队长,身着象征球队核心的10号球衣,13场比赛攻入15球,被球迷亲切地称为榕江“球王”。
“村超”决赛在7月29日22点打响。当天,超过20万人涌进榕江。球场看台、跑道上,球场四周的街道上,甚至球场对面的大桥上,都站满了球迷。
忠诚村和车江一村的队员,顶着声浪寻着人缝,艰难地挤入场内。球员中有教师、饭店老板、学生、银行职工、农民工、电力工人,彩票销售员……冠军球队可以牵走一头健壮的本地小黄牛。
开场后,“球王”有点发懵,“从没见过这么多人,开角球前要把球迷往外推一推”。
比赛中,车江一村先攻进1球。而后,忠诚村在5分钟内连入2球反超。临近比赛结束,忠诚村一名球员,在对抗中被撞断了牙齿。车江一村随即踢进扳平球,双方进入点球大战。
“我们队好像中了魔咒,很少踢赢点球。”复盘5个月前的这场决赛,队长内心依旧不甘。
刚开始被叫“球王”,董永恒会脸红害羞。他在贵阳上大学那会儿,和职业球队过过招,“对方一对抗一摆脱,我连球都拿不到,我清楚自己的实力”。
“村超”金靴,多彩贵州县域联赛最佳射手……随着状态越来越好,董永恒也越来越自信,“我对自己说,现在的我,就是‘球王’”。
今年34岁的董永恒,大学毕业后回到榕江。几年里,他从事过金融行业,跟岳父搞过土建,和爱人一起卖卷粉,是榕江小有名气的“卷粉王”。
“球王”接下来计划做青训。他了解榕江踢球的孩子差在哪儿,“经过专业的指导,说不定能培养出真正的球王”。
“副班长”:四格电被打成一格,那又怎样
“副班长”是联赛排名倒数第一球队的别称。“村超”副班长,是9场小组赛全部告负,进3球丢42球的四格村队。
“有人说,四格电量被打成了一格,那又怎样!”教练兼中后卫潘志亮言语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四格村位于三江水族乡,是距县城最远的村落之一。“村超”开始报名后,在四格村小学做过两年老师的潘志亮,看到乡里迟迟没有行动,就和四格村委会副主任黎复宏商量组队参赛。
然而,水平高的球员早已被挑走,四格村只能七拼八凑攒出一支队。在家搞养殖的杨胜郓篮球打得好,就被安排去守门,结果成了“村超”最忙碌的守门员。
2:8!最大分差出现在对阵小瑞村队的比赛中。20支球队中,四格村队是平均年龄最大的队伍之一,小瑞村队基本是初中生,平均年龄最小。
这是一场“差着辈分”的对决。小瑞村7号潘伟伟频繁利用速度突破,42岁的潘志亮有些上头,连续倒地铲球。球迷看着过瘾,一位女球迷却急得大喊,“老表,不能搞!”
比赛一结束,女球迷拨过人群找到潘志亮“质问”:“老表,伟伟是我儿子!踢伤了怎么办?”
舅舅飞铲外甥,老师防守学生,员工对阵老板……在一个县里挑出20支球队踢联赛,球员之间难免沾亲带故。
四格村的球员没想到“村超”突然火了。“原本只是玩玩,没想到直播火到国外去了,这不等于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实力?大家只能硬着头皮上。”潘志亮说,他们的球员年龄大、动作偏慢,队里专门开会强调,上了场,就不能粗野犯规,不许骂人。
为了“争回面子”,乡里计划再组织一支球队,四格村队或许不会出现在明年的“村超”赛场。起码在今年这个夏天,足球让榕江最偏远的村寨,站到了聚光灯下。
潘志亮师范学院毕业后,辗转于三江乡多所村小,语、数、英一肩挑,几年前才调回城区任教。对于四格村,他依旧怀有感情,尽管那里只剩下一个教学点,只有一位老师在坚守。
“教父”级解说员:很多球员是我的学生
今年夏天,韩乔生、贺炜、黄健翔、李毅等一批大牌解说员,先后来到现场解说。网友评论:“世界杯也就这个待遇。”
榕江本地也有一位“教父”级足球解说员——榕江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赖洪静。
说到第一次担任“村超”解说员,赖老师依旧激动:“比赛前一天下午,通知我跟韩乔生老师一起解说。我一晚上没睡,背了好多资料,最后发现都没用上。”
赖洪静首秀表现不俗,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场上的这些球员。
“‘村超’大部分球员都是一中毕业的,我任教了18年,很多球员都是我的学生。我了解球队的风格,甚至球员的性格。”他解释说。
如今,解说了上百场比赛的赖洪静已经淡定从容:“一中是名副其实的‘村超’胜地,学生时代对绿茵场的热爱,让长大后的很多人坚持踢球,热衷办赛。”
足球也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。过去近20年,仅榕江县第一中学,就培养了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、147名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,近50名学生考上体育类院校或体育专业。
“村超”主持人:见证小城大爱
“攻陷榕江,活捉彩虹!”“彩虹去哪儿了?”
每逢比赛,直播间就会出现类似的刷屏。网民心心念念的“彩虹”,就是榕江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余彩虹,人美声甜、热情大方,是球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身上那套少数民族服饰穿搭,也成了电商爆款。
这位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也很出众,能不断调动现场的热情。现场观赛人数最多时有近6万人,“其他人沉浸在比赛的氛围里,我却在紧张地背台词,就连绚烂的烟花都不敢多看”。
休赛时,她会去各个村寨采访,收集感人的故事讲给现场观众听。
“‘村超’故事里,有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有球员、村民、游客。”余彩虹说,在赛场上,94岁的老奶奶捐出50元钱,给主队买水;游客在赛场结缘,找到自己的心上人,球迷们已在现场见证过4次成功求婚;91岁的榕江籍抗美援朝老兵,专程从武汉赶回故乡,在现场和球迷一起高唱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……
最好“斗”球迷:请把球场留给外地客人
“村超”球迷有多热情?
有的穿上和现场志愿者同款的衣服,伪装“混”进场内;有的在榕江包了两个月的长租房;前八一青年队队员殷一,已经做了一段时间“榕漂”,“在榕江待满一年,我就有机会踢上‘村超’”。
古州镇场坝村以喜好斗鸡闻名,场坝村队的队徽,就是两只决斗的公鸡。球队介绍写道:一支打法凶悍、技术过硬、永不放弃的榕江足球劲旅。
球队个性十足,球迷不遑多让。杨明刚是场坝村队的“铁杆”球迷和啦啦队长,只要有主队比赛,场坝村啦啦队就能带来惊喜:上百人参与的舞龙、舞狮、秧歌节目展演;长达百米的美食队伍,现场“投喂”糯米糕、酥肉、甜酒粑等十几种美食。
“村超”火了,不少球迷没有地方过夜,杨明刚就发动啦啦队员、村民腾出自家空屋,拿出腊肉、米酒,让他们住好吃好。他还经常呼吁本地球迷在家看直播,把球场尽可能留给外地球迷。
“村超”风生水起,但各球队的参赛经费均由各村自筹。啦啦队的装饰、美食、道具,也是家家户户凑出来的,大家都想为自己的球队添一份荣光。
“这就是球迷的力量!”杨明刚说。
暖心城管:不能给县里丢脸
7月1日,一位老人到球场卫生间门口卖西瓜。市政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刘义良很快赶到现场,没有简单劝阻,而是挑起西瓜带着老人一起寻找免费的摊位。
“村超”火了之后,设在场内的400个摊位不够用,县里又在球场四周增设了2100多个摊位。
西瓜、杨梅汁、冰粉、鱿鱼,肉串……两人一前一后在美食摊间穿梭。天气炎热,汗水湿透了刘义良宽厚的后背。球迷将这个暖心的画面发到了网上,称赞他是“村超”的一束光。
聚光灯照亮善行,也会放大杂音。“村超”让榕江的执法队伍,主动适应镜头下执法。刘义良坦言,县里举办这么大的比赛,执法要变成服务,不能给县里丢脸。“我是个暴脾气,现在有空就会去钓鱼,磨磨自己的性子。”
开赛之初,外地球迷的吐槽并不少:打不到车,餐馆不太卫生,酒店少,还涨价……突如其来的走红让榕江承压。
榕江发动各行各业人员开展“我为‘村超’干点啥”的大讨论,让群众走向前台,成为守护“村超”的主体。
于是,退伍军人组成志愿者车队,前往高铁站免费接送球迷;宾馆、民宿承诺不涨价,餐厅饭馆主动为球员、啦啦队打折……
“榕江还是那个榕江,榕江人还是原来的榕江人,‘村超’激发出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,并且持续保持真善美。”榕江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徐勃说。
“中国瘪王”:人再多,也只卖两头牛
被“村超”带得最火的美食,要属大名鼎鼎的“牛瘪”。
晚上8点半,忠诚镇大部分牛瘪店接近打烊。在这座号称“中国第一瘪城”的镇子里,只有在“村超”热闹过后,方显谁是“瘪王”。
2017年,县里举办过一场牛瘪火锅美食大赛,杨雪缘家的牛瘪拔得头筹,赢得了“中国瘪王”的称号。
忠诚村“牛魔王”领衔的啦啦队,给牛瘪火锅“添”了一把火。不少老饕看完球赛,不忘赶赴几公里外的忠诚村,挑战这道外地人不敢轻易张口,本地人连汤都不放过的美味。
最近还有不少人是因为明星的探店专程来打卡,婆婆杨胜桥更希望人们到店是冲着她的手艺。
赛事期间,婆媳二人眼见着街上十几家牛瘪店,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五十家。有的甚至门头都来不及做,挂块塑料布就当招牌,即便如此,大部分店还是要排队。
“中国瘪王”生意火爆时,食客要排队3小时才能落座。平时店里一天最多卖一头牛,比赛日要准备两头,这也是小店能够承载的极限。
“只有他们母子俩会炒牛瘪,一掂勺就是一整天,赚得更多不假,身体实在吃不消。”杨雪缘说。
从鲜有人问津的“勇敢者美食”,到如今食客慕名而来,杨胜桥感谢球赛带来了生意,但赛事结束后的“闭店潮”,她也看在眼里。
对许多榕江人而言,没有“村超”的日子,或许才是生活的底色。
“西瓜妹”:我红,瓜也红
因身穿侗族服饰,热情地给观众“投喂”西瓜,常去球场加油的熊竹青迅速走红,网友叫她“西瓜妹”。
眼下正是榕江脐橙大量上市的时间,熊竹青在摊位点忙着装箱、贴面单。旁边一位年纪稍长的妇女,正对着直播镜头,熟练地介绍榕江脐橙的各种优点。
在一次次加油助威中,熊竹青渐渐看懂了球,“一开始,不管哪支队抢到球,我都跟着喊,后来明白了,只有丰乐村队抢到球我才要喊,嗓子就舒服多了”。
只要有丰乐村的比赛,“西瓜妹”和身边的瓜农们,还会把不锈钢盆敲得震天响。“起初,我们敲的都是旧盆,很快全村的旧盆就都敲坏了,我自己就敲坏了十几个,大家不得不买新盆来敲。”说话间,熊竹青拿出随身带的两个盆,底儿凹得厉害。
有了名气,熊竹青家种的20亩西瓜,借助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很快销售一空。她还帮着其他农户卖西瓜,今年夏天一共卖出了30多万斤。后来,榕江种植百香果和脐橙的果农联系到她,希望借助她的短视频账号拓展客源。
熊竹青同几个朋友合伙,承包了60多亩脐橙种植园。她的摊位夏卖瓜,冬卖橙,一边卖货,一边直播。
“我原来只把账号当朋友圈来发,后来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培训,才知道账号要有人设,内容要有传播点,才能维持粉丝黏性,把足球带来的流量引到卖水果上。”熊竹青补充说。
和“西瓜妹”一样,榕江不少会搞直播的村民,大多接受过县里的培训。这些草根主播,将镜头对准绿茵场内外,对准特色农产品、对准黔东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,为不期而遇的流量落地生根,提供了无尽想象。
“村超”推荐官:万人点亮第一把火
31岁的唐胜忠,是三江乡脚车苗寨的第一位大学生。如今,他运营着县里第一个粉丝量破百万的自媒体——“村超推荐官阿毅”。
唐胜忠大学毕业后,相继在重庆、广州、贵阳等地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,亲历了从公众号时代到短视频时代的流量风口切换。
去年5月,在贵阳一家MCN公司(网红经纪人公司)站稳脚跟之后,一直想为家乡做贡献的唐胜忠,将目光瞄向了尚待挖掘的苗山侗水,选择回乡创业。
他带着公司的十几个账号,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里,拍摄了上千条视频,让名不见经传的小丹江苗寨,成为热度媲美千户苗寨和镇远古城的黔东南打卡地,还把自己的老板“挖”了过来。
“刚来时,县里能稳定生产内容的账号才100多个,到了今年5月,县里已通过各类培训孵化了12800多个账号。”欧阳章伟目前与唐胜忠合伙创业,他也看中了县里新媒体的发展势头。
“村超”开幕式现场,一大批榕江本地主播,一边拍摄一边播发。“一项村际赛事,本不会获得全网这么高的关注度,但上万个自媒体共同聚焦,就点燃了最初的流量之火。”欧阳章伟与唐胜忠皆笃信这点。
唐胜忠的账号,年内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。“从前人求货,现在货找人。”唐胜忠说,已经有商家联系他,希望提前布局明年比赛的直播带货。
“村超”发起人:我们有萨玛守护
疫情防控放开后,榕江县足协副主席杨亚江就琢磨恢复车江足球联赛,“做个升级版热闹一下”,没想到会瞬间点燃各村寨的热情。
从车江一村到车江十村,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密集的村寨群。摆一摆家谱,许多村民都是亲戚。闲暇时,村寨之间会踢“老表杯”。
世纪之交,在杨亚江的倡议下,车江足球联赛在一块被洪水冲垮的稻田里揭幕。赛前,寨老们敲锣打鼓,号召村民为球队助阵。
今年1月,升级版的车江足球联赛开踢。除了球赛,非遗项目萨玛节也被搬进球场:啦啦队员身着民族服饰,弹侗族琵琶,唱侗族大歌,齐跳多耶舞……杨亚江在现场,一边指挥啦啦队,一边用手机拍短视频。
三个多月后,以车江联赛为雏形的“村超”拉开大幕。
“‘村超’把榕江十几个少数民族共聚的民族文化融入了足球比赛中来,不光有侗族,还有苗族、水族、瑶族……”杨亚江说。
赛事筹备期间,徐勃、杨亚江,还有导演组、竞技组和传媒组的成员,不断头脑风暴,反复优化方案,摩拳擦掌想着推“村超”出圈。
从“村超”名字的由来,亦能看到榕江的雄心。“大家想过叫榕江‘村超’,黔东南‘村超’,最后县长拍板,就叫贵州‘村超’。不管成功与否,先把名片甩出去。”
“村超”开赛20多天后,杨亚江和赛事组织方想到注册商标,结果发现“村超”已被别人注册。虽然经过多方努力,勉强拿回“村超”商标权,却也给县里提了个醒,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。
侗族信仰萨玛,榕江许多侗族村寨都有萨玛祠。杨亚江的母亲70多岁,是一位萨玛守祠人。车江一村队每次出征前,她都会为队员们煮好萨玛茶。
“今年能夺冠,或许是因为我们有萨玛守护。”杨亚江笑着说。
榕江“探矿人”:“村超”是乐子也是路子
“我只是榕江的‘探矿人’,‘村超’是一场人民群众与地方政府双向奔赴的奇迹!”徐勃说。
榕江县素有“黔省东南锁钥,苗疆第一要区”之称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境内有汉族、苗族、侗族等20多个民族,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。徐勃说,这些都是榕江的“富矿”。
如何做到富矿精开?2021年,从深圳初到榕江的徐勃,便想让这个全国最后一批脱贫的县,走上一条“新路”,便开始了自己的“探矿”之旅。
榕江县先后策划了斗牛、大山里的CBA、马拉松等5次城市IP塑造活动,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,效果有限。
今年1月下旬,车江足球联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,引起了徐勃的注意。但是经历过前几次失败的徐勃深知,出新彩必须有新路。
静下心来,徐勃再次盘点:榕江县有38.5万人,其中喜爱足球的超过5万人;榕江文化类型丰富,有大量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;2021年,一场“让手机成为‘新农具’,数据变成‘新农资’,直播成为‘新农活’”的“新三变”在榕江发起,培育出新媒体账号12800多个,有助力当地迅速“出圈”的可能。
最终,一个“将民族文化和足球运动结合,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”的想法,逐渐被大家接纳,“村超”应运而生。
为了让群众支持“村超”的发展,徐勃在榕江县干部群众中发起了三次“思想解放”:“我为村超干点啥?”“如何守护好村超品牌?”“我为村超氛围营造做点啥?”“群众的大力支持,政府将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,才有今天的‘村超’。”
对于榕江县的未来,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80后县长,还在有计划地“探矿”:一是办好榕江美食足球友谊赛,让全国共享“村超”流量;二是申请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邀请赛,打造“村超世界杯”。
评论(0)